内容提要:
6月外国持有美债环比增0.9%至创纪录的9.13万亿美元,连续4月突破9万亿。日本以1.147万亿持仓居首,英国达8581亿居第二。人行外汇储备多元化避险以及抛售美元资产支撑人民币汇率,导致中国持有美债持续下降至7564亿美元,降至2009年来最低。特朗普关税政策下,美债避险属性凸显,以及多元化持有结构抵消了中国减持对美债的影响。
一、6月份外国人的美国国债持有量环比增加0.9%,同比增长10%。
8月15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增至创纪录的最高水平,连续第四个月突破9万亿美元。
外国人的美国国债持有量,从5月份的9.05万亿美元攀升至6月份的9.13万亿美元,环比增持0.9%。与去年同期相比,外国人拥有的美国国债增加了近1万亿美元,增长了10%。
与此同时,外国投资者也涌入美国股票,继5月份的1158亿美元购买之后,6月份注入了1631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数据还显示,流入美国的资本净流入总额仅为778亿美元,较5月份修正后的3181亿美元下降了75%,这是自2024年9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这是自2022年8月以来美国资金流入第二少的月份。4月份,由于特朗普总统来回的关税政策扰乱了市场,美国资金净流出了408亿美元。从6月份的资金流向来看,美国资本净流入减少,主要是一些美国资金流入了日本股市和欧洲股市。
二、日本仍然是外国人中持有美债最多的国家,6月份持有量再创新高。
最新的国债统计数据显示,日本仍然是非美国国家中,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者,6月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创纪录的1.147万亿美元,比上个月的1.134万亿美元增加126亿美元。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日本资金流入美国购买美债,美国资本流入日本购买日本股票。
由于以美资为主的外国资本看好日本股市,加上日本周五上午公布的日本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0.3%,第一季度GDP环比增长也从下降0.2%修正为增长0.1%,市场对日本经济及企业业绩的积极评价带动了买盘流入日本股市。8月15日的东京股市中,日经225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71%,报43,378点。这是继8月13日以来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而日本资金购买美债,主要是因为日资企业在美国投资较多,日本不仅在对美贸易中获得顺差,日资企业对美投资获得的收益也几十倍于美资企业对日投资获得的收益。按照国际惯例,顺差国在国际收支中获得的逆差国的顺差,一般会购买逆差国的债券或再投资逆差国,以保持彼此的国际收支平衡。
三、英国持有8581亿美元美债,人均持有量是中国的25.3倍。
英国投资者是美国政府债务的第二大所有者,6月份持有8581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比5月份的8094亿美元环比增长0.6%,继续刷新历史持有纪录。
今年来英国超越中国,成为持有美国国债的第二大非美国家。这是因为中国持续减持美债,但英国持续增持美债。
英国只有0.685亿人口,人均持有美债达到1.358万美元,是中国人均持有美债536美元的25.3倍。英国的家底有这么厚吗?
伦敦是全球金融中心,英国的金融服务业甚至超越了美国,被广泛视为全球资产托管国,通常是对冲基金投资的扎堆托管地。对冲基金使用托管服务的其他国家包括开曼群岛和巴哈马。
英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作为全球金融托管中心的角色,而非本土需求驱动。伦敦作为国际金融枢纽,提供先进的托管服务,许多对冲基金、机构投资者和全球银行通过英国的托管账户持有美债。因为资金来源于英国,这些持有量在美国财政部的数据中被归类到英国,但实际所有者往往是国际实体,如私募基金或离岸投资者。这些国际资本乐于委托英国金融机构托管,受益于其稳定的经济、法治环境和与美国的紧密的金融联系。
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贸易战、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等全球不确定性推动投资者转向美债避险,通过英国渠道增持,进一步放大其持有量。虽然目前没有数据能够区分英国持有的美债中,英国国内持有多少,英国托管的资金持有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美国国债并非英国公民全部拥有,而是包括了一部分托管资产的反映。这体现了英国金融服务的竞争力,但也暴露了数据归属的托管偏差。但总体上,英国的托管角色强化了其在全球债市的影响力。
四、6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7564亿美元,环比持平,同比下降3.1%。
虽然中国最近10年一直在减持美债,但减持的速度较为平缓,从10年前美债最大持有国,缓慢下降到美债第三大持有国。6月份中国持有美债7564 亿美元,与5 月份的7563亿美元基本持平,但比去年同期的7802亿美元下降了3.1%,这也是自2009年2月以来持有美债的最低水平。
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量远低于2012年至2016年期间持有的超过1.3万亿美元的最大水平。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直在逐步抛售美国国债。
2012年12月,外国主要债权人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为5.56万亿美元,其中中国持有1.2万亿美元,占21.6%。占当年中国外汇储备33116亿美元的36.2%。
13年之后的2025年6月,外国人持有美债增长了64.2%至9.13万亿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仅增长0.2%至33174亿美元,但中国持有的美债减少了34.8%至7564亿美元,占外国人持有美债的比例也从13年前的21.6%下降到8.3%,占中国外汇储备的比例从36.2%下降到22.8%。
十多年来,中国持有的美债持续减少是一个多因素驱动的过程,主要源于经济战略调整、地缘政治紧张、经济放缓以及货币管理需求。
首先,这是因为中国人民银行主动出售美国国债以支持人民币汇率。
自2015年以来,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中国通过抛售美元资产注入流动性,防止资本外流和货币过度波动。例如,在2015-2016年的资本外流高峰期,中国出售了数百亿美元的国债来稳定汇率,此后这一策略持续,尤其在2022-2025年的经济不确定期。
其次,中国经济放缓和疫情后的经济挑战中美元流入减少。
疫情后,中国出口增速放缓,贸易顺差缩小,导致外汇储备积累放缓。贸易壁垒的增加,特别是美中贸易战从2018年开始的关税,进一步压缩了中国的美元盈余。2025年,随着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关税政策升级,中国出口资金流入继续减少,迫使人民银行减持美国国债以释放美元支持国内经济,也许有人会问,海关数据中国际贸易顺差不是持续创新高吗?涉及国际资金流入流出,我们一般以央行的国际收支数据为准。
第三,地缘政治因素也至关重要。
中国担忧美元武器化,如美国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这促使央行外汇储备多元化,从以美元资产储备为主转向黄金、欧元资产或其他新兴市场债券以分散风险。中国持有美债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部分归因于对美中脱钩的回应,央行通过出售美债发送地缘信号,同时投资“一带一路”项目以分散风险。
第四,结构性变化包括储备再配置也影响了美债持有量统计数据。
中国从主要持有美债转向持有美国机构债(如房利美债券)或通过离岸托管(如比利时、卢森堡)隐藏持有,以规避透明度要求。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显示,自2016年以来外汇储备基本持平,但利息收入和再投资减少了实际持有。专家认为,这并非突发,而是渐进式去美元化的一部分,旨在降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尽管如此,中国仍持有约50%的储备为美元资产,因为美债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无可替代。总体上,这一下降有助于中国管理通胀、支持经济增长,但也增加了全球债券市场波动风险。
五、为什么在媒体渲染特朗普的关税导致资本外流的背景下,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增至创纪录水平?
特朗普推出颠覆国际贸易秩序的关税政策后,很多媒体渲染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引发资本外流和市场动荡。但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虽然中国持续减持美债,但外国持有美债的规模连续第四个月突破9万亿美元。增加至6月份的9.13万亿美元。
渲染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引发资本外流被数据证实为悖论,源于美国国债的避险属性、多元化持有者结构以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首先,美国国债被视为全球最安全资产,尤其在贸易紧张升级时。特朗普的“解放日”关税导致股市波动和经济不确定性,促使投资者转向国债避险。4月关税公告后,股市暴跌,但国债需求激增,推动持有量上升。债券市场专家指出,关税不确定性反而提升了美国国债吸引力,因为它提供低风险回报,而非受贸易影响的股票或商品。
其次,美债持有结构的多元化抵消了中国持有量的减少。
中国持有量降至历史新低,但其他国家的储备策略与中国并不相同。比如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人民银行做出一些去美元化的应对策略,但中国商品从美国市场的退出反而是其他国家的扩大美国市场的机会。因而中国减持美债的空缺很快被其他国家填补。比如日本、英国、欧盟国家、开曼群岛和巴哈马等离岸中心一直在增加持有美债。
第三,宏观因素支撑了美债需求。
美国经济相对强劲,美联储政策转向中性(潜在降息预期)提升了国债收益率吸引力。全球风险行为显示,贸易战虽抑制增长,但刺激增加美元资产储备。
媒体渲染的外流主要集中在股市资金的流动,而债市受益于再配置。总体而言,外国持有美债持续增长,凸显美国金融霸权的韧性,美债作为无风险基准的吸引力,以及美国宏观经济的良好预期。
【作者:徐三郎】
深富策略-配资平台查询首推加杠网-最正规的股票杠杆配资平台-上海股票配资一览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